红光镇 - 基本介绍

区/县: 郫县 地 址: 红光镇
邮 编: 611743 区 号: 028
改革开放前,红光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元,几乎没有工业和第三产业,直到92年,红光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,工农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,农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,财政收入只有100多万元,其中第一产业占90%,第二产业占8%,第三产业占2%;从92年开始,红光镇利用小城镇建设试点这个契机,整合各方面的优势,大力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工业、兴办第三产业。目前,红光镇正向着新兴工业强镇迈进。
全镇政府机关共有干部67人,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45人,高中(中专)文化程度22人,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9岁,文化程度都是大专以上。全镇教师队伍中获得中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42人,医疗卫生系统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有6人,农业科技队伍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有4人。
红光镇 - 人文景观

红光镇人杰地灵,环境优美,名人街上有著名的画家赵蕴玉、古琴家喻伯荪在此定居。
赵蕴玉(1916-2003)原名文蔚,后改名赵石,字蕴玉,著名画家、书法家。四川省阆中市人。1916年生,四川人。擅长中国画。历任中学、成都岷云艺专美术教师,曾在四川博物馆从师复制古画、鉴定工作,后任四川省教育学院美术系国画教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红光镇 - 城镇建设

2008年7月5日红光镇按照县创建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,对郫彭路(红光段)两侧进行风貌改造,打造约8000㎡的生态绿化带,对全兴酒厂、车桥厂围墙侧进行堆土造型,并进行绿化,目前已完成绿化6500㎡,完成总任务的80%;郫彭路(红光段)两侧所有房屋外墙的风貌整治立面总任务约10000㎡,目前此项工作已接近尾声,该路段店招、店牌按照统一要求正在安装当中;梦桐泉路段两侧同步进行的风貌改造和绿化整治,目前已完成总任务的80%;对郫彭路(红光段)个别企业搭建的临时帐篷,由镇政府补贴资金统一拆除并修建约2000㎡标准工棚,目前已完成总任务的70%。
红光镇 - 工业经济

红光镇 - 农业发展

――农业生产:全镇以“三高”农业为主,现是全国瘦肉型商品猪、商品粮生产基地,又是成都市郊二线蔬菜生产基地。红光镇大力探索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新思路、新途径,通过“公司+支部+农户”、“支部+协会+农户”等组织形式以及转租、转包、入股等土地流转的新方法,大力引进农业企业、引导农民组建协会组织。现4.6公里长的马光堰观光农业产业带已初具规模,进园企业有20余家,较大的有天安花园、绿泽园、老年生态园、天香园等成为成都近郊农家旅游的新亮点。由农户自愿组建成立了蔬菜协会、养殖协会等协会组织,在广大农户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,使该镇的各种农产品生产正逐步走向规模化、产业化。2005年,粮食总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,出栏商品猪2.5万头,家禽55.6万只,特种蔬菜面积3626亩,年产各类鲜菜2万吨,农业产业化和生物农业工程企业十余家。
――失地农民:随着成都市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,以及自身经济建设的需要,红光镇的失地农民逐年增多,现有的失地农民共涉及8个村,31社,约9017人,其中西区整合区域内4710人,现镇域内4307人。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是一项长期的、系统的、艰苦的工作,该镇一直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,把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,把它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。为了保证失地农民“失地不失业,失地不失利”,该镇制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、市场调节就业、政府引导和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。为此专门成立了劳动保障所专职负责此项工作,重点抓好四个工作:一是建立统一的就业、求职和失业登记制度,摸清底数;二是建立统一、开放、竞争、有序的劳动力市场;三是拓宽就业渠道,扩大就业空间,大力依托周边优势资源(如西华大学、INTER出口贸易加工区等),兴办社区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,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;四是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所在就业和培训中的应有作用,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,形成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网络。2005年,该镇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2个,培训人数达2191人次,其中有432余人取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新转移劳动力835人。
红光镇 - 第三产业

现有的建成区面积3.3平方公里,基本做到了绿化、美化、净化、亮化,辖区内有大学2所,中专2所,中学2所,小学6所,医院2处,病床500余张,入住的房地产公司8家,大型商业零售企业1家,邮电、通讯、金融网点齐备,基础设施较为完备,文化娱乐生活丰富。
红光镇 - 企业展台

新兴富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:成都新兴富皇塑胶制品有限公司,是成都新兴公司与香港富皇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合资企业。公司始建于1994年,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共计7400平方米。投资总额7200余万元,现有人员170余人。生产设备从台湾引进,采用台湾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,主要生产PVC仿真皮沙革、手套革,以及电工粘胶膜、棚布膜、灯箱膜等。产品规格齐全,质量指标均达到或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。年可产PVC高级仿真皮人造革750万码,PVC薄膜2000吨。公司自1996年元月正式投产以来,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,目前产品除畅销成都、重庆市场外,还远销到上海、广东、香港、云南等省市。
红光镇 - 精神文明建设
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,镇上开展了“保先”、“三德”和“三优一学”教育,坚持开展“文明新风村”、“双文明户”、“文明企业”等评选活动。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,坚持镇务公开制度,把土地管理、计划生育、农民负担、财政预算、户口管理等项工作情况向全镇人民公布上墙,建立了书记镇长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,坚持村务公开、财务公开制度,村村都有村务财务公开墙报,每季度公开一次,增强镇政府、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。
红光镇 - 靖江市红光镇

红光镇位于江苏省靖江市西北部,江苏省文明镇,地处泰兴、靖江交界。镇域总面积40.453平方公里,人口2.78万。行政村10个,1个社区居委,村名小组253个,工业企业265个,财政收入2800万元,农民人均收入5590元。
农业发展
红光镇为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,气候温和湿润,四季分明,阳光充足,年平均气温16.5度,土壤以养分含量较好砂壤土为主。全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573.8公顷,粮食播种面积为4372公顷,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种是优质水稻、弱筋小麦。全年粮食总产量31481吨。镇现有种养大户80余户,生猪年饲养量达到8万头,出栏4万头,家禽年饲养量达到55万只,出栏38万只,水产品总产量232吨。[1]